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2的文章

《媽的多重宇宙》剪接下的時空切換

圖片
    這部電影主要在講述一個華裔主婦,本來與丈夫開洗衣店,過著平凡的生活,有一天主角發現,有多個平行宇宙存在,並有一個大魔王要讓所有宇宙大亂,只為了要找尋和她一樣的存在,所以主角需要穿梭在多個宇宙來阻止她,一場瘋狂的冒險就此展開。   我認為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價值觀和人物描寫十分值得去探討,除了好笑的劇情和精彩的武打橋段外,他的剪輯實在是非常吸引人,我認為堪稱是整部電影的精華,在看這部作品前我稍微知道大眾對於它的評價是兩極的,看完後大概可以理解部分觀眾對於它的負面評論的想法,但這仍不能掩蓋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的作品的事實。   在電影開頭以鏡子作為媒介,去看這家人的互動,並透過鏡子翻轉達到時間轉換,之後鏡頭慢慢dolly in進去鏡子,轉換到了另一個空間,看到這幕下我想到《驚魂記》鏡頭透過窗戶那幕,運鏡和剪接十分順暢,這一連串畫面實在讓我驚嘆不已。後續也有一顆鏡頭是利用鏡子來進行空間的切換,主角看向鏡子,裡面是另一個平行宇宙的男主角,戲劇性效果十足。此外,導演不只在一顆鏡頭上利用破碎玻璃,讓身處在不同空間的主角出現在同一個畫面,頗具藝術美感。  劇情裡出現很多不同宇宙的切換,除了用jump cut,match cut更是層出不窮,尤其是在動作連續上做得非常順暢且細膩,在不同場景間的切換毫無違和,也製作出了一個宇宙互相牽連的效果,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最後主角和大魔王的對打戲,一個動作變換一個場景,華麗又精彩。除此之外運用在物品上的match cut也是令人驚艷,有一幕黑色貝果,慢慢zoom in變成瞳孔,瞳孔又變成了多個宇宙的主角,做出了兼具藝術和寓意的橋段。

天氣好冷!醫呼籲「注意保暖、飲食、多運動!」預防急性腦中風

 【截自中天新聞網】陳小姐本身患有糖尿病,長期因視力不良無法正確規律的注射胰島素,導致糖尿病未達到良好控制,晚上八點突然感到身體歪向左側、意識模糊,由家人送入醫院,九點多到達醫院立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側腦部呈現缺血性腦中風,因爲發作時間在三小時內經由神經內科醫師評估後給予施打血栓溶解劑(r-TPA),注射後進入加護病房觀察時陳小姐意識已恢復但仍感到左側肢體無力,經過兩日觀察陳小姐肢體活動恢復良好沒有留下後遺症現已順利返家休養。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科醫師張懷仁表示,血栓溶解劑是目前治療急性腦梗塞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從發作到就醫需把握黃金三小時,如錯過黃金時間,施打血栓溶解劑反而易增加出血的風險。大多數到院民眾往往從發作送醫到診斷出已超過三小時,無法施打血栓溶解劑,臨床上探討未能及時送醫的原因多半是對於腦中風徵兆警覺性不足,不知道自己/家人中風,只有加強教育並及早送醫治療,把握黃金時間才能有效的減少因腦中風所造成的失能比例,維持自主生活能力。 張懷仁強調,平時需熟記急性腦中風口訣「FAST」: 微笑(Face):觀察笑的時候臉部表情是否有對稱或流口水。 舉手(Arm):觀察雙側手部是否有無力,抬不起來情形。 說你好(Speech):說話時大舌頭或講話講不清楚。 需記下發生時間趕快撥打電話(Time):立即送醫爭取在3小時內送醫的黃金救治時間。 衛生福利部護理師陳穎華提醒您,現已入秋,早晚溫差大,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造成腦中風、腦出血或心肌梗塞問題發生,平時需注意保暖及飲食問題,避免油炸、滷、勾芡及醃漬食物,養成規律運動。本身有三高患者可在家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變化,遵照醫師處方用藥,定時回診,不可自行停藥或隨便調整藥物劑量。 資料來源:衛福部桃園醫院提供

蝦頭到底能不能吃?營養師:去除這「3部位」更健康

 [截自新頭殼newtalk] 近日天氣轉涼,許多民眾開始吃起火鍋取暖,而有民眾疑惑火鍋常出現的蝦子是否該去頭再食用,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吃蝦時若「去除3部位」,能夠吃得更健康。 蝦子營養豐富又美味,許多人吃火鍋時也會選擇放入龍蝦、明蝦、草蝦等蝦類,但同時也有人對於蝦頭能不能吃有疑問,高敏敏在臉書指出,在吃蝦時除了去除蝦頭之外,若能去除這些部位也會吃得更健康。 1.蝦頭:蝦若養在重金屬含量高的水,會把重金屬集在頭部;但若能確定養殖水域重金屬量安全無超標,蝦頭有豐富維生素A。 2.蝦鰓:在頭部靠近口器那側,是蝦過濾食物髒污處,食用前需去除。 3.蝦腸:俗稱的蝦線,一般會有排泄物殘留,建議剔除乾淨。 至於蝦類的營養價值部分,高敏敏說明,蝦類屬於甲殼類的一員,是低脂高蛋白的食材,以100g的龍蝦為例,約等於3份的豆魚蛋肉類,脂肪含量也只有0.1克,而除此之外,蝦類也屬於低膽固醇的食材,若是血膽固醇過高的人,需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就可以考慮低脂肪的海鮮。同時高敏敏也提醒,雖然龍蝦、蝦子等食材營養好處多多,但如果是甲殼類過敏者應避免食用。

懸疑電影大師希區考克經典之作——《驚魂記》觀後感想

圖片
    這部1960年代出產的電影,過了半個多世紀,它的蹤影仍未消逝,不管是後人對於其運鏡手法的致敬或是剪接技巧的重現,這部經典深深烙印在許多人心中。   觀賞這部作品前,我已經看過許多片段,像是經典的浴室殺人,還是教授在課堂播放的電影開場,都十分令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希區考克的名聲如雷貫耳,製作出許多歷史上有赫赫有名的作品,甚至享有「懸疑電影大師」之美名,使我對《驚魂記》特別有興趣。   身爲跟了老闆十年的忠心老員工,竟然瓢竊了四十萬美元,但我認為瑪莉安本身並不壞,只是一時利慾薰心,她在後續的種種行為,都闡釋了她對於犯罪的生疏及不安,在警察和車子銷售員面前,慌張且不自然的神情,還有看到老闆時的愧疚,尤其是與警察對峙那一段,特寫在警察的壓迫和瑪莉安的緊張不安,讓我在螢幕前都替她捏一把冷汗。   電影中男主角諾曼最讓我印像深刻,在剛登場時,我對他的第一印像就是老實靦腆的人,有著自己的興趣,而且十分孝順,與電影後半段產生了非常鮮明的對比,除了他在辦公室偷窺瑪利安外,沒有讓我特別起疑心的地方。   配樂方面除了經典的高潮段的配樂,在鋪陳懸疑感時運用的音樂十分得宜,音量非常剛好,雖然有些地方沒有配樂,但畫面美學所呈現出來的懸疑感十分強烈,令我特別驚艷!   在浴室殺人這名場面戲劇效果十足,浴簾後模糊的人形,拉開後陰影遮擋了殺手的真面目,一連串的鏡頭跳接配上緊張的配樂,除此之外還運用了高明的表現手法,像是水流進落水口的漩渦溶接到眼睛,即使沒有看到刀刺進身體裡,也可以明確地透過留下來的鮮血得知瑪莉安正被無情地殺害,但我覺得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應該是諾曼揮刀有點無力,不夠殘忍。我記得去年在上傳院的必修有提點到這段,沒記錯好像是在說女主角洗澡是暗喻洗清身上的罪惡,我認為這個觀點很有趣。   最後希區考克用了許多物品來製造出強烈的懸疑感,走進儲藏室的偷窺鏡頭也很有效果,這讓我想到上上禮拜看的大法師,女主角的母親走在閣樓時也是使用這類手法。要揭露諾曼母親真面目時,我的腦海裡已經演示了無數遍諾曼母親站起來砍向萊拉的畫面,接下來的劇情反轉真的是讓我措手不及。後來在警察局裡的對話更是打翻了我對於劇情的猜測,上一部讓我如此驚訝地反轉應該是看《咒》的時候,我想如果再次觀看這部電影,應該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了吧!

無聊冷知識

 蝸牛可以不吃東西睡3年。 我們喝到肚子裡頭的水已經有3億歲了。 把石頭放在微波爐中加熱會爆炸。 貓可發出超過100個音,狗卻只能發10個音。 如果Barbie娃娃是人類,她的身材將是39-23-33。 海星有8隻眼,每隻腳都有一隻。 一條長頸鹿的舌頭有2尺長;但牠沒辦法咳嗽。 大象可用頭來站立。 螞蟻早上醒來時會抓癢。 貓頭鷹是唯一能夠分辨藍色的鳥類。 一隻鯨魚一分鐘的心跳只有9下。 牡蠣的性別會由男變女,此後還會變個幾次。 大象死後還會保持站立姿勢。 一隻70磅的章魚可以穿過一個僅一枚銀幣大小的洞,因為牠們沒有脊椎。 其實,河馬跑得比人快。 降落傘的發明人把第一次乘坐降落傘的機會讓給了一隻狗。 出生的小火雞要有父母教導如何吃東西,不然會餓死。 一隻鯊魚可以偵測到水中僅百萬分之一含量的血液。 蝙蝠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 一隻毛毛蟲身上有超過兩千條的肌肉。 蝦子的心臟在頭部。 打火機比火柴更早被發明出來。 人類全身上下最強韌有力的肌肉,竟是舌頭。 張開眼睛打噴嚏,這是不可能的事。 鱷魚無法伸出牠們的舌頭。 北極熊都是左撇子。 鴕鳥的眼睛比腦袋大;而海星至今還沒演化出腦。 跳蚤可以跳過350倍身長的距離,相當於一個人跳過一個美式足球場。 一隻被摘掉頭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後死亡的原因是過度饑餓。 沒有一張紙可對摺超過7次。 人睡覺比坐著看電視所消耗的卡路里還多。 第一種有條碼的物件是口香糖。 人類的鼻和耳一生都在不斷長大。 最常用牙籤的人是美國人。 一個正常人的眼部肌肉,一天平均要動上1萬到1萬5千次。 很多人每早喝一杯咖啡提神,但其實一個蘋果比一杯咖啡還有效。 你的家中多數塵埃都是你的死皮。 人的心臟產生的壓力,可以把血液噴出30尺高。

棘狀阿米巴

          棘阿米巴原蟲感染為罕見且嚴重之疾病,感染眼睛將造成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ratitis)、感染腦部及脊椎造成肉牙腫性阿米巴腦炎(Acanthamoeba Granulomatous Amebic Encephalitis, AGAE),另外也可能經由皮膚上的傷口或鼻孔進入人體,經由血流造成肺部等其他部位的感染(Disseminated infection)。            AGAE高危險群為免疫不全或有慢性病,如器官或組織移植、類固醇或大量使用抗生素者、糖尿病、癌症、血球功能異常、肝硬化或狼瘡個案,AGAE之症狀包含頭痛、頸部僵硬、噁心、嘔吐、意識混亂、喪失平衡感、幻覺、抽搐等,死亡率極高。 棘阿米巴角膜炎個案通常為免疫功能正常者,最常發生於配戴隱形眼鏡者(美國估計約有85%棘阿米巴角膜炎為此類個案,隱形眼鏡使用者發生率每百萬人約有33人),使用隱形眼鏡衛生習慣不良、配戴隱形眼鏡游泳/淋浴/泡澡、角膜損傷病史及接觸受污染的水為感染高危險群;目前尚無人傳人的病例報告。           棘阿米巴角膜炎之症狀包含眼睛疼痛、紅、視力模糊、畏光、眼睛異物感及淚流不止等,治療藥物包括聚六亞甲基雙胍(polyhexamethylene biquanide;PHMB)、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digluconate)、羥乙磺酸丙氧苯脒(propamidine isethionate)、多粘菌素B(polymyxin B)、硫酸新黴素(neomycin)、克黴唑(clotrimazole)等。 重大事件: 棘阿米巴角膜炎重大群聚事件 2005年美國眼力健公司生產的「全能水潤配方多功能保養液」(Complete MoisturePlus Multipurpose Solution),發生產品受棘阿米巴污染,美國CDC與FDA澈查35州與波多黎各,確認138個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並訪查其中46例,發現配戴軟式隱形眼鏡的36人,21人在發病前一個月使用眼力健全能水潤配方多功能保養液,有14人更是只用這款藥水。此為近年來,較為嚴重的棘阿米...

斐陶斐意義

 到底斐陶斐是啥呢? 其實斐陶斐代表的原文是 "ΦΤΦ", PHI THAU PHI 看起來很像一種表情符號的神秘組織。 但這種希臘字母(Greek Letter Organizations, GLOs) 社團在美國很常見, 幾乎每個大學都會有。 其實就是傳說中的「兄弟會」。 在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名詞定義裡面 「兄弟會源於美國的殖民地時期, 當時兄弟會提供住宿給離家念書的遊子。 大部分早期的兄弟會是以互助會、文藝或辯論社團為主; 十九世紀美國高等教育擴張, 在一八四○年代逐漸伸展其勢力。 其中最負盛名, 也最早以希臘字母為會名的是PHI BETA KAPPA, 此會發起於一七七六年美國維吉尼亞州威廉斯堡的威廉瑪麗學院, 起初只是聯誼性質, 現在已成了一個榮譽社團, 入會代表一種學術成就的肯定。」 不過跟美國大多數的兄弟會是新生進去就遴選優秀的人加入, 斐陶斐在臺灣則變成一個畢業榮譽。 硬要說臺灣大學中類似的社團, 可能可以類比成地區的友會? 但好像也完全不像吼, 兄弟會通常是秘密組織, 而且只遴選少數頂尖學生進去。 至於斐陶斐的歷史源流, 則是1921年北洋大學的美籍教授 愛樂斯(Joseph H. Ehlers)發起創辦。 「斐陶斐」代表三種學術: 哲學(科學之母)、工學(應用科學)、理學(純理論科學), 並以此三詞之希臘文字首Φ、Τ、Φ將學會中文名稱定為斐陶斐。 後來中共建政, 斐陶斐因為他的西方背景而在中國銷聲匿跡, 後來在臺灣復會。 不過這個斐陶斐雖然出發點是想要仿照美式的大學兄弟會, 意圖發展成類似耶魯的骷髏會菁英社團。 但在台灣最後卻變成一種榮譽象徵而已。 會員間也不會有什麼交流, 就是畢業成績前幾%給個榮譽。